大家對不銹鋼價格變化最為敏感,所以每天都在討論哪里有最好的質(zhì)量,較低的價格,哪家又在今天報出了更低的價位,市場迷茫找不到方向,唯有砍砍價格尋找希望,唯有在持續(xù)等待中感受凄涼...
我們的標題用了:降價時不訂貨,損失其實更多,降的是成本,失去的卻是訂單和利潤!這種說法,做為采購方的部分同仁或許不能理解,不就是為了刺激我們訂貨承擔損失嗎?非也,我們做出如下分析,看看究竟如何操作才是最為合理。
面對價格調(diào)整,我們永遠無法找到一個最佳的切入點,舉例,跌價期,假設我們的原有庫存成本價為16500元/噸,當前價格下跌至15800元/噸,這中間產(chǎn)生了700元/噸的價差,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做出不同操作,看結果會是如何?
假設我們不訂貨,而又即時調(diào)價,就要承受700元/噸的損失,就可能不賺錢甚至虧錢;假設我們下調(diào)300元/噸,下游的客戶可能就不太滿意。
假設我們適時出手訂了15800元/噸的材料回來呢?與庫存平均后的成本價有可能就降為16200元/噸,那么即使我們直接下調(diào)了700元/噸,我們的下調(diào)損失也只有400而不是700。
這時有朋友該說了,萬一我進貨后價格持續(xù)下調(diào)呢?我為什么不能等到最低價格時再訂貨呢?首先,你能有效把握到什么價格才是最低價格嗎?另外,價格又會在什么位置停留多久呢?在你等待的過程中,是不是等于在拿16500元/噸的庫存成本,和市場上的15800元/噸的成本在廝殺呢?如此以來,得到的更多還是失去的更多呢?假設某天降到底限它又反彈回漲了呢?
我們再來對比2016年的漲價行情,會發(fā)現(xiàn)是同樣的道理,越漲價越觀望越不敢訂貨,結果越漲越缺貨,越漲越?jīng)]有利潤,漲久了等我們出手時,哈,利潤還是那么一點點,因為手里沒有低價貨嘛,一不小心出手存貨了,NND,價格又跌了,一步跟不上,步步跟不上,是也不是?
拿具體的數(shù)字對比后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,無論價格漲跌,適度操作保持合理均價才是最重要的,過度觀望卻往往會讓我們承受較高的成本風險,因為我們的操作不是在保持價格的相對穩(wěn)定性,而是在試圖找到一個最佳的價格切入點,而這個價格我們?nèi)f一看走眼了呢?是不是造成的損失可能會更大?
談起行情,聊起價格,我們想把其做出一句話的匯總:漲價的時候,請不要對跌價抱有奢望;跌價的時候,請不要對漲價保留幻想。生意不在于行情,而重在自我操作的合理平穩(wěn)性。
基于自身想法的希望來考慮后市行情的變化,多少都有些不切實際的味道,我們最終想得到的是什么?最應該做的又是什么呢?不管面對何種市場、何種行情、何種氛圍、何種局面,唯有交易是目的,唯有銷量是方向,唯有市場是希望,而在我們過分抱怨的過程中,這一切都可能成為了夢幻泡影,即迷失了心態(tài),也浪費了時間,更失去了信心。
不管政策環(huán)境對經(jīng)濟層面有什么樣的影響,你我無力改變;不管行情漲跌是否盡如人意,你我唯有跟隨;不管市場環(huán)境有多少的惡劣艱巨,你我唯有向上奮起。
漲價難,難在適時跟漲,適時訂貨,能否把握到合理的時機;降價難,難在適時調(diào)價,是否訂貨,能否減少最大的損失提振交易。但是,無論漲跌,這生意是否都要持續(xù)下去呢?交易和銷量是否才是我們所求的根本目的呢?
降價時不訂貨,損失可能更多,降的是成本,失去的卻是訂單還有利潤。持續(xù)觀望就是在反市場、反行情、逆勢頂風操作,頂?shù)牟皇窍M?,而是一顆隨時承受最大風險的地雷,浪費的是時間,損害的是交易,傷的更是心呢!
漲價期,適時出手,手里能有低價貨才是硬道理;跌價期,適度出手,持續(xù)降低庫存成本才是個真理。不然,我們拿什么來和競爭對手血拼呢?靠理想,靠希望?萬一后市不如你我所想呢?